杜可风

撰文:黄国川
摄影:Joie @ Allspire Photograhy

据知,王家卫导演在片场都爱唤杜可风作“鬼佬”。原名Christopher Doyle,外观是如假包换的老外,可内在却藏着一颗中华魂。“我名字是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学中文时,中文老师替我取的,对方是位诗人。” 【杜可风】极富诗意,杜乃诗圣杜甫,可风意君子可风,他诠释为“自我要求者该有点风格”。难得大师莅槟任大马电影《海墘新路》摄影,趁机约访,全程流利中文对答,畅饮啤酒,侃侃而谈。

说起杜可风,总得提王家卫,自1990至2004年间,他俩交出8部作品,备受影迷赞颂。两人加上张叔平,形成铁三角,其实早在王家卫拍首部影片《旺角卡门》,张就向王推荐杜。王意愿高,惟杜推掉,直至《阿飞正传》才合作,透过影像将独到美学风格,发挥得淋漓尽致。紧接,《重庆森林》、《东邪西毒》、《堕落天使》、《春光乍泄》、《花样年华》、《2046》…… 他们合力打造一部部口碑载道兼被奉为经典的佳片,谁料到,短片《爱神:手》后就停止合作。

一隔逾十载,爱雕琢的王家卫仅交出3部作品(其一为修复的《东邪西毒:终极版》)。反倒是杜可风,过去持续有摄影作品,乐与各国新晋导演合作,近年产量更是大增。“我们有谈过,不过我很忙。说实在,我现在宁可1年做5部电影,也不要5年1部电影。我年纪也不小了,能够跟一班来自不同地方的年轻人合作,我觉得很好,这是时间的选择。”

老搭档出名没剧本,回忆当时的拍摄过程,可有感到挑战?大师淡淡回应道:“应该是对他来说吧!哈~我就是帮他把光打好,根据要求完成拍摄。” 事实当然没那么简单,要把抽象立体化,并且符合导演想像,可非易事。他思索片刻,续说:“有些片段是1年、2年,甚至是3年前拍的,很考记忆力。要结合起来,谁记得当时怎么拍的,我都忘记了,呵呵,这种技术性挑战比较多。现在可能好一点点,科技进步了,以前太难!所以我认为时间压力比较大。”

王家卫有很多想法,拍摄期间,有些影像拍下,却未必了解其用意,最终亦可能派不上用场。“我们一直在寻找,然后电影就慢慢形成,有时候觉得是电影本身在创造自己,很妙。” 杜可风表示,拍电影最大好处是能够即时认识一个人,包括其能力与脾气,坦言王影响他不少。

去年,杜可风完成了第5部执导作品《香港三部曲》,以半记录半虚构形式呈现。“我们去了不同电影节,有时被归类为记录片,有时是剧情片,不知道怎么去定义。我们的做法是先采访香港人,片中的旁白,都是截取自受访者受访时说的话。”香港人口述的经历,包含喜怒哀乐、一些心态和疑问,还有对生活的期待与失望。在了解他们生活环境后,他才慢慢组成电影,他强调,这是记录片,并不是任意拼贴出来的东西。

半记录半虚构的影像风格颇新鲜,同时也适合他到处跑的生活方式。电影目前尚在陆续参展中,但剧组已趁他来马拍摄期间,在香港进行采访,为下一部作准备。“钱已经找到,也设定了一个架构,要再从访问中,根据受访者所表达的内容,适度修改。”

杜可风直言,我们必须捍卫自己的文化,不然只会成为连锁产品。他举例,倘若某天槟城没有了道地小吃,只剩下快餐,大家会变得怎样?“我觉得香港要赶快开口,不然就不见了!一定会被消灭的!广东话会不见!速度已经很快!香港现在谁都会说普通话(华语),尤其香港演员,换作2-3年前,不是人人懂,5年前根本不会!如今相反,为了发展事业,谁都会讲。所以我觉得很容易就被消灭,如果再不坚持下去的话。”

近年,杜可风陆续与各国新导演合作,过去2年共拍了8部,许多仍未上映。他笑谓:“感觉挺荣幸的,我年纪那么大,他们认为我还能做事,愿意信任我,对我是一种肯定。然后以我所谓的身份,我们生活的空间不一样,刺激和火花就来自这种组合,一种拼贴的东西。像《香港三部曲》都是20来岁年轻人,也有年纪大的,他们都是香港人,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。我们来自不同国家、生活背景、教育,能用我的能力跟人分享,我觉得是一种很重要的任务。”

对他而言,人才是合作最关键,一般拍摄邀约,不论年轻人或有经验者,首要条件是朋友。“电影很辛苦,必须24小时在一起,若不是你爱的人或觉得不错的人,不可能做到,这很重要。像Gus Van Sant(导演/《Psycho》)、James Thomas(演员/《Rabbit-Proof Fence》)、赖声川(导演/《暗恋桃花源》+《飞侠阿达》)、崔健(歌手+导演/《蓝色骨头》)都是老朋友,Tilda Swinton(演员/影像短片《Tilda Swinton》)也是认识10多年,才一起合作拍片。”

大师补充:“要是为了钱,或是所谓的前途、知名度而拍,太累了!还不如做房地产、玩股票,哈哈哈,有太多比拍片更容易赚钱的方法。”

新导演翁子光初试啼声编导作《踏血寻梅》,先后入围金马奖、香港金像奖、亚洲电影大奖。作为摄影指导的杜可风,亦各获最佳摄影提名肯定,借光影替电影及角色发声,可谓近年代表作。询及合作契机,他说:“因为是年轻人,他的班底也是我所认识的,就近来蛮常合作的一些人。电影内容是很现实的冲突,它不可能在中国发行;惟删减部分血腥镜头后,5月顺利在中上映。它未必赚钱,制作团队必须谨慎,不能太离谱或浪费钱,同时兼顾品质,开拓香港以外的市场。”

接下《海》,同样是因为人,他与制片相识许久,而电影以福建话为主,极富特色。“剧组很迁就我,用的时间不长,让我能够集中精神,加上槟城有它的特点,我来过很多次。我曾到这里拍过一次,可能是广告,我忘了!反正觉得这空间,应该被呈现出来,更肯定它。”他坦言,《海墘新路》也会面对发行问题:“还能在哪里发呢?除非它被肯定。”

拍片不能太天真,别妄想电影会在康城影展得奖,首先要想到,如何引起别人注意。“像《香港三部曲》是透过Kickstarter网上集资,如今有几个地方要发行,是多出来的bonus!你一定要不择手段去想办法完成,要不然你在等什么?好莱坞不会来找我们的。”

他曾于专访中提及:My next film is my best film!拍了逾30年电影,难道没比较满意的作品?“怎可能满意?如果满意,就要退休啦!我不是开玩笑,每部电影,我都当成是退休前最后一部来拍。” 他谓,每部电影都有那个刹那,让人思考,下一部电影会怎样,注意到这些,才会进步。其实拍摄电影期间,每晚都不能睡,因为都在思考今天拍得怎样?明天又怎样?有什么要调整。拍电影压力特别大,容易疲累,所以电影杀青后,很多人会生病,因为耗掉了太多体力。”

许多影迷都视杜可风为香港摄影师,可他在香港竟无住处,事实上,这些年穿梭各地,居无定所。“我没地方住,还是住酒店!之前去了南美、智利、印度和日本;今年拍摄地点有马来西亚、香港、日本、古巴,我基本上是无家可归。” 如果不拍电影,他想重拾当水手的日子。“我好想回到海上过生活,很想念大海!”

杜可风(Christopher Doyle)简介

1952年出生,18岁离开悉尼,展开水手生涯。70年代后期先到香港,再去台湾,有份创立兰陵剧坊、担任云门舞集和进念二十面体摄影、摄制与剪辑电视台文化或新闻杂志节目。1983年凭杨德昌《海滩的一天》,赢得亚太影展最佳摄影殊荣;1987年以舒琪《老娘够骚》,成为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得主;1990年首度与王家卫合作《阿飞正传》,自此开启两人长期合作关系;1999年完成自编自导自摄处女作《三条人》,多了导演头衔。迄今共6夺香港电影金像奖和4夺台湾金马奖之最佳摄影,并凭《东邪西毒》和《花样年华》先后于权威性的威尼斯影展及康城影展获奖。

重要作品
《海滩的一天》、《老娘够骚》、《阿飞正传》、《暗恋桃花源》、《东邪西毒》、《我的美丽与哀愁》、《重庆森林》、《红玫瑰与白玫瑰》、《风月》、《堕落天使》、《春光乍泄》、《花样年华》、《三更之回家》、《英雄》、《2046》、《饺子》、《爱神:手》、《中国合伙人》、《Lady in the Water》等。

执导作品
《三条人》、《Paris, je t’aime》(短片《Porte de Choisy》)、《Warsaw Dark》、《美好2014》(短片《香港2014:仝人教育》)、《香港三部曲》

暂无任何留言

发表评论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